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韩信的故事(2 / 2)

韩信很感动,就对这位老大娘许诺:"吾必有以重报母。"我以后如果混好了,我会好好谢谢你的。

老妇是个很有见识的人,听到这话不但不高兴,反而斥责起韩信:"大丈夫不能自食,吾哀王孙而进食,岂望报乎!"你一个堂堂大男人,却不能自食其力,我只是可怜你才给你吃食,难道是贪图报答吗?

估计,韩信当时一定是个大红脸,羞愧死了。

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,故意想侮辱韩信。不过他幸亏侮辱了韩信,不然他也不会作为屠户的身份留名青史。

他说:"虽长大,好带刀剑,怯耳。"并当众辱之道:"能死,刺我;不能,出胯下。"

韩信注视了对方良久,慢慢低下身来,从他的胯裆下爬出去。街上的人都耻笑韩信,认为他是个怯懦之人。

后人看韩信后来成名,就定论他是“小不忍而乱大谋”“识时务者为俊杰”。如果不成名呢,那就是贪生怕死。事实上,当时,韩信确实没有丝毫成名的迹象。

如果没有乱世,估计韩信永远就是一个被乡人看不起的“小混混”。看来,乱世也有好处,可以让乌鸡变凤凰。

陈胜、吴广起义后,反秦起义被点燃,四处都是起兵打仗。项梁渡过淮河北上,韩信见老是混饭吃没啥意思,就投奔了项梁。

开始,韩信在军队里,默默无闻,毫无建树。项梁败死后,又归属项羽,项羽让他做郎中。韩信多次给项羽献计,项羽都不予采纳。韩信心灰意冷,看不到未来和希望。

刘邦入蜀后,韩信就离楚归汉,不显山,不露水。

有一次,韩信坐法当斩,同案的十三人都已处斩,眼看就轮到韩信了。韩信举目仰视,看到了滕公夏侯婴,急中生智,高声喊道:"上不欲就天下乎?何为斩壮士!"

夏侯婴觉得此人话语不同凡响,又见他相貌威武,就放了他。同他一交谈,很是欣赏他,于是进言汉王。汉王就让封韩信一个管理粮饷的官职,并没有发现他与众不同的地方。

一句话救了自己一条命。韩信,算是奇人。

韩信很会投机,他见萧何是刘邦身边的红人,就多次找机会接近萧何。萧何很有水平,发现韩信很有水平,就极力推荐给刘邦,希望刘邦委以重任。但刘邦却没有采纳萧何的建议。

再后来,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,实际上是项羽把刘邦排挤到汉中,有十多位将领看刘邦如此,就相约在夜里逃亡。韩信就是其中之一。

萧何听说韩信逃走,来不及向刘邦报告便去追赶韩信。这就是“月下追韩信”的著名典故。